職場通行證:8種優質態度
誰來看過(1)
除了外表形象的塑造,職場風格也包含了良好的工作態度、專業氣質。練好內功,更能化解一路的顛簸,通往屬於你的成功大道。
新人報到
1.早15分鐘到,晚15分鐘走
剛踏入或轉換職場的工作者,對於新環境有許多事情必須學習與了解,最好的方式,就是讓自己隨時充分準備。
肯夢國際(AVEDA)負責人朱平認為,不論是工作、開會或是其他任何與公司有關的活動,早15分鐘到,晚15分鐘走,就是一種積極的態度。「這是對自己的承諾,而不是代表多把自己賣給公司半小時,」他指出。
早15分鐘到,能讓自己先暖機,盡快進入狀況,並且有更充裕的時間準備即將正式開始的事情;晚15分鐘走,則可趁結束當下印象最清楚的時候,把握機會多問資深同事幾個問題,這時學習的效果最好。多出這半小時的時間,自己所得到的收穫,常常會超出預期。
2.先模仿,再創新
日本最大人力派遣公司藝珂前總裁重茂達,在《這些事等老闆來教,學費很貴》一書中指出,人們經常會忽略基本功,總想盡量表現自己的專業與創意。但是,基本功對職場新人來說十分重要,在表現自己之前,不妨先從學習與模仿資深同事的做事方法與態度開始,把基本功練好,進而發揮更大程度的創新能力。
3.與其聰明,寧可誠實
和碩設計總監李政宜指出,他最在意的新人工作態度之一,就是誠實。不懂的就不要裝懂,沒做過的專案就不要硬說做過;明明是做一個小零件,就不要放大成做整個產品。不能誠實面對自己的不足,往往是造成學習與成長最大的障礙,「騙久了,反而連自己都騙了,還真以為自己很厲害。」
辦公室生存
4.等待指示,會喪失求生能力
面對主管交派的任務, 工作者就要展現出ownership(所有權),將這件任務從此視為自己的事情,獨立思考,而不只是「老闆說要做」,如此一來,才會增加主動思考與行動的能力,做出超越主管預期的成果。
5.別跟老闆說“No”
把看似艱鉅的任務指派給下屬,代表主管可能是想趁機測試下屬的能力,也可能是從團隊工作負荷來分配,或是想培養與磨練下屬。
若工作者只以自己的角度來考量,拒絕主管工作的安排,不僅有可能因此打亂主管全盤計劃,甚至有可能在主管心中建立起畏苦怕難、缺乏承擔責任的印象,對往後職場發展,絕對是扣分。
6.任務卡住,再提3個解決方案
面對主管指派的任務,實際執行一定會碰到各種障礙,工作者要先想辦法自己解決。若仍無法解決,回報時除了交代處理過程碰到的瓶頸外,更重要的是,必須再提3個建議方案讓主管選擇,否則瓶頸依舊存在。透過這樣提替代方案的過程,更是學習從主管角度看事情的好機會。
7.檢討對事不對人
統一星巴克總經理徐光宇認為,在重視團隊合作的職場中,維繫團隊士氣是最重要的事情,這有賴每位成員在團隊中都能感受到尊重。
工作上,經常會遇到檢討會議,一旦成果不如預期,就常變成批鬥大會,互相指責對方的失誤造成自己工作困擾,最後變成意氣相爭,不僅打壞同事情誼,對結果也沒有任何幫助。
比如,針對個人的說法是:「都是因為他的部份沒做好,造成我們後面沒法進行」;針對事情的說法則可轉變成:「這件事情成果不如預期,當中有些環節銜接不順,希望我們找方法解決,下次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」。同樣的事情,婉轉的說法可以更有效把問題解決。
8.承諾的事情,就要做到
琉璃奧圖碼亞洲區總經理郭特利說:「在我的團隊中,最不能忍受『決定的事情沒去做』。」因為團隊合作重視各司其職,稱職完成自己角色的任務,進而整合成團隊的成果。
因此,在正式會議中,經過大家討論決定、分配下來、自己也承諾要完成的任務,一定要做到。否則不僅影響個人,甚至會拖累整個團隊,若經常發生這樣的情形,久而久之,就會成為團隊中的黑名單。為了維持團隊的士氣與成果,這樣的人一定會成為部門主管優先開刀的對象。
日期:2012-12-03 出處:2011年 Cheers